加入書簽

以紅糟入味的中華軒肉鬆,酥鬆爽口,曾被台灣史學大師林衡道譽為「台灣第一」,早年是政商名流的最愛,八十二年來,仍保留古早味。

創始人黃英原本開店賣雜貨,他將店面分租給福州肉鬆師傅,師傅回大陸前將手藝傳授給他;第二代黃聯陞接手,隨著台北圓環的繁華和港日來台觀光人潮,風光不可一世。

如今,圓環風華不再,第三代因應潮流,研發新商品,但堅持不廣告、不開分店。黃聯陞的太太黃李振治笑說:「老店顧好品質最重要,人生知足常樂,有飯可呷,就好。」

創辦人黃英當年不慎將肉脯炒過頭,變成肉脯鬆,卻意外成為店內招牌。(1台斤380元)

上午十點,台北市南京西路的圓環車水馬龍,行人稀少,黃政時拉開門,一會兒店員接手,他逕上二樓,將肉鬆放進鍋爐,淋上豬油翻炒,再將豬肉乾放進烤台;隨著二個爐火加溫,肉香四溢,室溫逼高,他小心顧著爐火,衣衫早已濕透。

黃政時說:「肉鬆就快炒好了,這時火候最重要,炒得太過,會有焦味,前功盡棄。」一個多小時後,肉鬆顏色轉深,他將炒好的肉鬆倒出,用電風扇吹涼,「肉鬆怕潮,不能吹冷氣,涼了就要立刻封袋。」

82年的中華軒,店內仍保留白鐵架、大玻璃肉鬆罐,很有古早味。圖左為第三代黃政時,中為黃政時太太王麗雯。

第二代黃聯陞、黃李振治夫妻見證了店內鼎盛時期,黃李振治說:「卡早有很多人開黑頭轎車來買肉鬆。」

1960年第二代黃聯陞、黃李振治夫妻,和親友合照。圖中小孩即第三代黃政時。

酥鬆香 政商名流愛

黃政時是「中華軒」肉鬆店的第三代,黃家做肉鬆迄今八十二年,早年是政商名流的最愛。黃政時的母親黃李振治回憶:「卡早蔣徐乃錦常派人買肉鬆給她 婆婆(蔣方良)吃,嚴家淦總統、裕隆汽車的吳舜文老太太也愛吃,嫁到日本的歐陽菲菲、台泥的辜家、元大集團總裁馬志玲…攏是阮ㄟ人客。」
她說得起勁,要我吃吃看,抓一把肉鬆放進嘴裡,酥、鬆、香,具備好肉鬆必須的口感外,難得的是不過油、不死鹹,還吃得到肉的纖維。

黃政時解釋:「有的肉鬆加豆粉,吃起來粉粉的,炒得油又鹹,這樣秤起來比較重,又能久放。我都賣多少做多少,品質顧得到。」

添紅糟 大師稱第一

中華軒的肉鬆加了一味「紅糟」,屬於福州口味。黃政時說:「這是阿公傳下來的做法,摻一點紅糟其實吃不太出來,但可提色提味。我們用現宰三小時內的豬後腿肉,剔除肥肉,再用金蘭醬油、紅糟及豆腐乳和甘草等滷汁下去滷,讓肉慢慢吸收滷汁後,才能把它炒到酥。」

店內也生產辣味牛肉乾,很多顧客買來年節送禮。(一包半斤二百六十元)

中華軒肉鬆始於一九二六年,台灣史學大師林衡道曾在林衡道開講中,談到「記憶好的人應該記得光復當初,台北市大稻埕南京西路圓環口,有一家肉鬆名店叫做『中華軒』,該店出品的福州肉鬆,風味絕佳,譽為台灣第一。」

日據時代,創辦人黃英在南京西路開店賣餅乾、糖果等雜貨,他將店面分租一半給福州肉鬆師傅,後來師傅回大陸前,把做肉鬆、肉脯和肉乾技術傳給黃英。

黃英的獨子、八十一歲的黃聯陞回憶:「光復以前,阮這裡叫做『日新町一丁目五十四番地』,一開始,店裡只做細肉鬆、肉脯和肉乾,生意普通;有一次 阿爸不小心把肉脯炒過頭,變成肉鬆,本來想丟掉,覺得可惜,乾脆自己吃,沒想到帶有肉纖維的肉脯鬆口感比細肉鬆更好,後來肉脯鬆比細肉鬆更受歡迎。」

「光復後,大家窮,有錢人才買得起肉鬆,一般人只能買三錢解解饞,有人生病才能呷到。後來經濟改善,很多人早餐吃稀飯配肉鬆,加上很多日本、香港觀光客來台灣買肉鬆、肉乾當伴手禮,一次買好幾盒,香港台港公司一個月進幾千罐阮ㄟ肉鬆,生意很好。」黃聯陞說。

一九六○、七○年代,是圓環最鼎盛時期,小吃、戲院、夜總會和雜貨店聚集,傍晚人潮湧入,整個圓環彷彿不夜城。黃聯陞說:「細漢時,阮還拿著籃子裝肉鬆,跑到圓環裡面賣,一下子就賣光了。」

店內至今還保留一塊日據時代留下的檜木印章,當時南京西路名為「日新町」。


以溫體豬後腿肉,加紅糟、豬油、金蘭醬油等滷汁炒到鬆,最後再淋上熱豬油,將肉鬆炒到酥、鬆、香。

黃政時(左)每週做2、3次肉鬆,他堅持賣多少、做多少,維持肉鬆新鮮。圖右為黃政時的獨子黃建瑄。

二代接 生意攀高峰

黃聯陞接手後,生意邁入高峰,回想從前,他兩眼發亮說:「阮一次要做一、二百斤肉鬆,有時建成市場肉不夠,凌晨四點鐘要坐最早的一班車到桃園平鎮或新莊買肉。」

「卡早攏用手工炒,不是機器炒,一鼎只能炒二十斤,阮和師傅輪流炒,等一鼎炒好,手臂攏痛到後背,內褲濕好幾件。」黃聯陞笑稱。

黃聯陞的太太黃李振治也接話:「天沒亮,伊去買肉,阮就在亭仔腳(騎樓)用木炭烘肉乾,那時一斤肉鬆六、七十元,算是台北市最貴的肉鬆,一碗切仔麵才三元,但是阮ㄟ肉鬆還是常常做不夠賣。」

二十二歲從泰山嫁來,黃李振治說:「嫁來時,公婆還在,每天忙著做生意,還得照顧公婆和五個囝仔;有次發現師傅偷藏肉鬆回去,從此就更不敢離開。延平北路離阮這走路不過一、二分鐘,將近二十年時間,阮沒到過延平北路。」

生意興隆,友人邀黃聯陞夫妻到美國、越南等地投資,黃李振治搖搖頭:「阮嫁來七年後,婆婆就過世,剩公公一人,阮尪是孤子,囝仔又小,店不能放,而且生意已經忙到叫不敢,阮只想顧好這間店就好。」

黃李振治經營雖保守,卻自有定見,「三個兒子,希望伊兄弟各有一片天,不能全綁在這間店,安r呢兄弟感情才會親,而且阮公公過世前,交代這間店要給長孫接,這是長輩的意願,不能違背。」

黃李振治在五十八歲時,將店交給長子黃政時,留給老二和老三每人一棟房子後,便和丈夫黃聯陞搬離圓環,到天母住。

豬後腿肉切成肉片,用醬油、酒醃過,再高溫烘乾。第四代念大學的黃建瑄偶爾會幫忙烤肉乾。

傳三代 創新抗頹勢

很多客人稱讚黃李振治正值壯年,就把店放開,交棒給下一代,很豁達,她笑笑:「阮看很多店,老ㄟ緊抓著錢和權不願放,安呢太累了,錢生不帶來,死不帶去,夠用就好。」「阮在耶,囝仔就永遠長不大,總是要讓伊負起責任。像這樣,阮想回來就來看看,不是很好嗎?」

但隨著圓環沒落,一九九一年黃政時接手,生意不如以往風光。黃政時苦笑:「這是『強迫中獎』,命中注定要接棒,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,時間很長,如果有選擇,我也不想做這行。但既然接了,就要好好做,只是現在年輕人早餐都不吃稀飯,肉鬆市場沒有以前那麼好。」

說歸說,黃政時早上做肉鬆,下午有空就帶著太太王麗雯四處看,到處吃,看看現在市場流行什麼,陸續增加店內產品,像海苔肉鬆、泰式肉乾及杏仁肉紙等零嘴類肉乾,靠著老顧客捧場,生意平穩。
我觀察,來這裡的老客人,很多是公司行號買來送禮,黃政時的太太王麗雯說:「我們客人雖然不多,但一次成交金額都好幾千元,所以生意還過得去。」

來辦事的張小姐,順道買肉鬆,她說:「這家的肉鬆比較純,有古早味,而且不鹹,連小孩也愛吃。」

張小姐說:「這家的肉鬆比較純,有古早味,而且不鹹,連小孩也愛吃。」

攻網海 四代蓄勢發

沒有行銷、不開分店的中華軒,就連店裡裝潢都還是四十年前的白鐵架,王麗雯說:「聽我婆婆說,卡早有白鐵架,算是很豪華的裝潢,只是現在不太流行,不過,看起來反而很有古早味。」

黃家母子自有一套老店哲學,就像黃李振治所說:「老店的生意,顧好品質最重要,人生總要知足常樂,有飯可呷,就可以了。」

倒是第四代,黃政時的獨子黃建瑄,雖然今年才上大學一年級,卻已有意接棒,他鼓勵爸媽架設網站,他說:「網路行銷時代早已來臨,我們的網頁內容太簡單,應該要充實。」王麗雯得意地看著兒子:「也許老店要改,就看他怎麼做了!」

店內新增的杏仁肉紙,很多年輕人和小孩愛吃。(1台斤500元)

中華軒

地址:台北市南京西路139號
電話:(02)2558-0339

◎同場加映
.江記華隆商行(35年歷史)
地址:台北市迪化街一段311號
電話 :(02)2552-8327

0 comments